2025/07/08
簡單貸專欄

少年股神的本金從哪裡來?揭開年輕人投資資金的5大來源!

分享:

Z 世代投資人湧入台股,少年股神的資金從哪裡來?

本文剖析年輕人投資的5大本金來源,解析學貸、信貸、家庭支援等合法借貸方式,幫你看懂風險與回報,打造你的第一桶金。

ALL_knowledge_25G04_e9LYmwUWIX

 

目錄
第一章:Z 世代投資人崛起,少年股神當道
第二章:案例解析:1 萬本金滾出 5000 億市值的投資人心法
第三章:年輕人投資本金的五大來源總整理
第四章:融資方式對比與風險評估
第五章:如何透過複利來攤還貸款利息?
   5-1 複利基本概念
   5-2 阿傑的 20 萬信貸複利還款法
   5-3 如何「借錢+複利」搭配投資?
第六章:借錢投資是否合法?有什麼注意事項?
第七章:如何評估自己的信用與債務能力?
第八章:借本金投資有哪些風險?
結語:本金不是問題,選對方式才是關鍵

 

第一章:Z 世代投資人崛起,少年股神當道

台股近年來開戶數飆升,年輕族群已成市場主力。根據《三立新聞網》報導,截至目前為止,台股開戶人數創新高,其中30歲以下族群占比高達66%,展現出前所未見的投資熱潮。

這些「少年股神」們的本金從哪裡來?讓我們透過 Z 世代真實案例,一探年輕人投資起手式的祕密。

📎 資料來源:少年股神瘋投資!台股開戶創新高 30歲以下占66%成主力

 


 

第二章:案例解析:1 萬本金滾出 5000 億市值的投資人心法

根據《風傳媒》報導,一名 17 歲即踏入股市的投資人,在 31 歲時已靠著短線操作與科技股布局,參與企業成長,間接成為 5000 億市值的推手之一。

這名「少年股神」並非一開始就有雄厚資金,而是依靠以下方式:

  • 長期儲蓄+生活節流累積本金

  • 使用小額貸款槓桿操作(控制風險)

  • 利用複利效應穩健增長資產

📎 資料來源:17歲進入股市!31歲1萬本金沖到5000億 「少年股神」投資心法曝光

 


 

第三章:年輕人投資本金的五大來源總整理

本金來源

特點

潛在風險

適合對象

家庭支援

無償或低利援助,最快取得本金

容易忽略資金成本與責任

學生/新鮮人

儲蓄投入

穩健保守,控制風險

累積速度慢

工作者、應屆畢業生

信用貸款

彈性大、無擔保

利率較高,需審核

有工作、有信用紀錄者

學貸轉投資

政府補貼利率低,可延後還本

有道德風險與違約可能

在學學生、社會新鮮人

保單/機車借款

有資產即可質借,快速靈活

本金侵蝕、利息高

有保單/車產者

📎 延伸閱讀:學貸最長可24年免償還本金 新鮮人有錢選擇先投資、晚還債好嗎?

📎 延伸閱讀:政院拍板補助7大類貸款 學貸最受惠可延緩本息12年

 


 

第四章:融資方式對比與風險評估

融資方式

撥款速度

利率區間

償還年限

風險等級

備註

學貸

1~2週

約1%以下

最長24年

★☆☆

有補助、可延緩償還

信用貸款

3~7天

4~13%

1~7年

★★★

須聯徵、收入穩定者

機車貸款

1~3天

6~10%

最長5年

★★☆

須留車或不留車選擇

汽車貸款

1~5天

3~8%

最長7年

★★☆

金額高、條件彈性

房屋二胎

5~7天

2~6%

最長20年

★★★

須有不動產、撥款高

 


 

第五章:如何透過複利來攤還貸款利息?

在眾多少年股神的操作中,有一項關鍵思維值得你學會:

利用投資報酬率大於貸款利率時,透過複利效應反打貸款利息,不僅不被利息拖垮,還可能用「錢滾錢」方式提早償清貸款。

 

複利基本概念

  • 複利公式:FV = PV × (1 + r)^n

  • 意思是:本金每年都產生利息,利息再滾進本金繼續賺利息

  • 複利越早開始,效果越明顯(時間=資產的加速器)
    📎 參考閱讀:複利是什麼?小錢滾出大錢


實際案例:阿傑的 20 萬信貸複利還款法

阿傑是一位剛畢業兩年的上班族,靠著信用貸款借出 20 萬投入 ETF(年報酬率預估約 8%),而信貸利率約 4%。他採用以下方式來穩健償還:

  • 每月償還本息 4,200 元(貸款期 5 年)

  • 同時每月再投入 6,000 元做 ETF 定期定額

  • 預估未來五年投資回報約為:

    • 6,000 × [(1 + 0.08)^60 – 1] ÷ 0.08 ≒ 440,000 元(含本金)

👉 意思是:只要堅持五年,阿傑不僅能還完貸款,甚至還能「淨賺兩倍本金」

⚠️ 重點:前提是他選擇穩定型標的,並避開高波動個股操作。

 

操作手法整理:如何「借錢+複利」搭配投資?

操作步驟 說明
Step 1:確認貸款利率 建議貸款利率須低於投資報酬預期(如學貸、信貸)
Step 2:選擇穩健商品 ETF、指數基金、債券型基金等波動低、長期向上者
Step 3:長期定期定額 每月投入固定金額+自動化扣款
Step 4:預留還款現金流 不可全壓,需保留生活與還款最低存款額
Step 5:每年檢視報酬率 若報酬過低,應調整標的或加強風險控管

 

這就是「理財槓桿」的初階版本,也就是所謂的 善用時間+低成本資金+長期穩健投資

 


 

第六章:借錢投資是否合法?有什麼注意事項?

合法的貸款用於投資並無問題,前提是:

  1. 貸款資金來源清楚(向銀行或合法業者)

  2. 用途與風險控管明確(不碰高槓桿衍生商品)

  3. 還款能力評估清楚

📎 延伸閱讀:做對這四件事 開啟財富自由之路

 


 

第七章:如何評估自己的信用與債務能力?

使用貸款前,建議先計算自己的「負債比」(Debt Burden Ratio)與「可支配現金流」。

📌 負債比公式:總月還款金額 ÷ 月收入 📌 建議控制在40%以下較為安全

📎 延伸閱讀:負債比是什麼?跟貸款有關嗎?

 


 

第八章:借本金投資有哪些風險?

在投資圈裡,「槓桿」這個詞常被視為致富捷徑。但我們作為負責任的貸款顧問,更應該提醒你:「借錢投資雖然可能加速財富成長,但也可能放大錯誤與虧損。」
在決定借款投入股市、ETF、加密貨幣等資產前,請務必了解以下潛藏風險:

 

風險一:市場波動放大損失

借錢投資,最常見的風險是「本金虧損+利息壓力雙重打擊」。如果你投入的資產剛好遇到市場下跌,資產價值下滑,但貸款利息照樣每月在扣。

例子:你用 30 萬信貸(利率 5%)投入台股個股,結果半年跌了 20%,帳上少了 6 萬,還要每月付利息 1,250 元,壓力倍增。


風險二:投資標的失誤/無經驗操作

年輕族群常見迷思:看到別人靠投資獲利,就以為自己也能成功。

但實際上,大部分的「少年股神」案例是少數中的少數,更多人可能因為買錯股、追高殺低、過度頻繁交易,而導致本金迅速縮水。


風險三:還款壓力造成生活焦慮

貸款不是不用還的錢。即使你是用「投資資金」去操作,貸款合約依然固定每月扣款。

若你收入不穩,或臨時有生活開銷增加(如家人生病、被裁員等),就容易出現還款延遲或信用破產的風險。

小提醒:信用損壞將影響你日後辦信貸、房貸、信用卡資格。


風險四:財務焦慮影響心理健康

許多客戶在資金壓力下會出現:「只要回本我就賣」、「每天看盤心情起伏大」、「無法睡覺」等狀況。這會讓人陷入短線操作、賭博心態,而非冷靜規劃資產。

長期下來,不但投資績效不佳,心理健康也會受到衝擊。


風險五:錯把槓桿當成捷徑,忽略風控

有些人會誤以為「只要敢借就能賺更多」,但真實世界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通點:控風險永遠擺在回報之前。

他們借錢不是為了「All in」,而是精算後的資產配置。

 

📌自我檢核:你準備好了嗎?

在借錢投資前,請自問以下幾個問題:

  • 我的收入穩定嗎?能準時還款嗎?

  • 如果資產短期下跌,我還能撐住生活開銷嗎?

  • 我了解我要投資的商品嗎?有做功課嗎?

  • 我有應急的備用金嗎?

  • 我的目的是致富還是翻本?

 

📎 延伸閱讀:貸款投資可行嗎?3大風險及5大借貸原則

 


 

結語:本金不是問題,選對方式才是關鍵

在資訊透明的時代,年輕人擁有比以往更多的資金工具,但風險與責任也不容忽視。你可以用學貸、信用貸款、保單借款等方式取得第一筆本金,但務必清楚規劃與風險控管。

📍 想了解你適合哪種貸款方式? 📍 不確定自己的信用條件是否能申請?

👉 立即諮詢我們的專業顧問,為你量身分析最合適的投資起步資金方案。

 


 

🔗 推薦延伸閱讀

 

相關訊息

30歲前必懂貸款與財務知識|理財觀念×信貸避坑全解析
06.20
簡單貸專欄

30歲前必懂貸款與財務知識|理財觀念×信貸避坑全解析

貸款不是壞事,但你要懂這些基本原則
30歲前,是許多人進入社會、組織家庭、購屋買車與進行生涯規劃的黃金期。這個階段,會迎來人生第一波重大財務決策。但許多年輕人卻因缺乏財務知識、過度樂觀或錯估風險,走上錯誤的負債道路,甚至影響一生的信用與資產累積。
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:正確的貸款思維、基礎財務報表知識、如何避開錯誤的貸款決策、建立投資與資產管理觀念

月收不到3萬也能貸?破解低薪族貸款迷思與成功申請的關鍵原則
06.25
簡單貸專欄

月收不到3萬也能貸?破解低薪族貸款迷思與成功申請的關鍵原則

根據主計總處2024年統計,台灣有超過42%的就業人口月收入低於新台幣30,000元,這些人遍布各行各業:計時員工、自由工作者、外送平台、攤販、服務業與微型創業者。當這些族群有資金需求時,常因無薪轉紀錄、無固定雇主或無勞保而被銀行拒絕。
但事實上,月收不到3萬並不等於貸不到款。金融機構審核貸款時,重點不只是收入金額,而是風險控管邏輯與還款能力的「可見性」。

親友開口借錢,你該答應嗎?教你3步驟保護自己不受傷
06.11
簡單貸專欄

親友開口借錢,你該答應嗎?教你3步驟保護自己不受傷

親友借錢,是許多人在人生中終將面對的課題。有時是一句「我下個月就還你」,有時是一封突然的訊息:「你能不能借我10萬,急用。」到底該不該借?
如果不借,會不會傷感情?如果借了,萬一拿不回來怎麼辦?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調查,有超過42%的受訪者曾「借錢給朋友或家人後發生糾紛」,其中高達73%無正式書面協議。
你不孤單。這篇文章教你用3步驟,在保護自己財務的同時,也不讓人情撕裂。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
管理Cookies

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
查看隱私權政策

管理同意設定

必要的Cookie

一律啟用

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。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(即服務請求)來設置這些 Cookie,如設置隱私偏好、登錄或填充表格。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,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。